工控網首頁
>

應用設計

>

農業溫室智能控制系統

農業溫室智能控制系統

2025/9/25 17:14:38

農業溫室作為反季節種植、高品質作物培育的核心載體,傳統管理依賴人工經驗,存在環境調控滯后、資源浪費嚴重、作物品質不穩定等痛點。

農業溫室智能控制系統通過傳感器感知+數據決策+自動執行的閉環邏輯,實現對溫室內溫濕度、光照、水肥等關鍵要素的精細化管理,不僅破解了傳統種植難題,更成為推動溫室種植向高效化、綠色化、規模化轉型的核心技術支撐。

一、核心功能:構建感知-決策-執行閉環

農業溫室智能控制系統并非單一設備,而是一套覆蓋溫室種植全流程的綜合管理體系,核心功能圍繞精準適配作物需求設計,主要分為四大模塊:

1.多維度環境監測:

環境監測是智能調控的基礎,系統通過部署多元化傳感器,24小時不間斷采集溫室關鍵環境數據,為后續調控提供精準依據:

溫濕度監測:在溫室不同區域(如棚頂、作物冠層、地面)部署無線溫濕度傳感器,精度達±0.5℃(溫度)、±3%RH(濕度),實時監測空氣溫度(如番茄生長適宜溫度20-25℃)、濕度(黃瓜需70%-80%RH),避免局部環境差異導致的作物生長不均;

光照與CO?監測:光照傳感器實時采集光照強度,判斷是否滿足作物光合作用需求(如草莓每日需8-10小時光照,不足時觸發補光);CO?傳感器監測濃度(適宜區間800-1200ppm),低于500ppm時提醒補充,提升光合效率;

土壤與基質監測:土壤墑情傳感器埋設于作物根系層(如辣椒根系20-30厘米處),采集土壤含水量、EC值(肥力指標),精準判斷是否缺水缺肥;基質栽培場景中,還可監測基質pH值,避免酸堿失衡影響養分吸收。

所有數據通過LoRa、NB-IoT等無線技術傳輸至云端平臺,用戶可通過手機APP、電腦端實時查看,數據異常時自動推送示警,無需人工頻繁巡檢。

2.精準自動化調控:

基于環境監測數據,系統通過聯動溫室執行設備,實現自動調控、精準供給”,無需人工手動操作,解決傳統管理調控滯后、精度低的問題:

溫度調控:當傳感器檢測到溫度高于作物適宜上限(如西瓜育苗期超過30℃),系統自動開啟天窗、側窗通風,若通風降溫效果不佳,聯動濕簾風機或空調設備進一步降溫;溫度低于下限(如冬季黃瓜低于15℃),自動啟動熱風機、地暖或卷起保溫被,確保溫度穩定;

濕度與水肥調控:空氣濕度過低(如花卉種植低于60%RH),系統自動開啟噴霧加濕設備;土壤含水量低于閾值時,聯動滴灌、噴灌系統按需灌溉(如每株番茄每次灌溉200-300ml水),同時根據EC值自動配比肥料濃度,實現水肥一體化精準供給,避免傳統漫灌導致的水資源浪費與土壤板結;

光照與CO?調控:光照強度不足時,自動開啟LED補光燈(根據作物需求調整補光時長,如育苗期每日12小時);CO?濃度過低時,聯動CO?發生器釋放氣體,提升作物光合效率,促進生長。

3.智能化生產管理:

除環境調控外,系統還具備生產流程管理功能,幫助種植戶規范種植、降低管理成本,實現溫室運營數字化”:

生長周期管理:用戶在系統中設置作物生長周期(如黃瓜從播種到采收約60天),系統自動生成關鍵節點提醒(如播種后7天間苗、30天整枝打杈),避免錯過管理時機;同時記錄作物生長數據(株高、葉片數、結果量),形成生長檔案,便于后續優化種植方案;

設備運維管理:實時監測溫室執行設備(風機、水泵、補光燈)的運行狀態,設備故障(如水泵停機、風機異響)時,自動推送維修提醒,并顯示故障位置與原因(如西側風機電流異常,疑似電機故障”),減少設備停機導致的生產損失;

遠程管理:支持手機APP、電腦端遠程操作,種植戶無需現場值守即可管理溫室。出差時通過APP查看溫室內環境數據,遠程調整灌溉時間;收到病蟲害示警時,遠程聯動殺蟲燈啟動,確保管理不脫節。

4.風險示警與應急處置:

系統通過實時監測+歷史數據對比”,提前識別種植風險,并觸發應急措施,將損失降至最低:

環境異常示警:監測到極端環境(如暴雨導致溫室進水、高溫強光灼傷作物),立即推送示警信息,同時自動啟動應急措施(關閉天窗防雨水、開啟遮陽網擋強光);

病蟲害示警:結合病蟲害監測設備(蟲情測報燈、孢子捕捉儀)數據與歷史發病規律(夏季高溫高濕易爆發白粉病),提前1-2周推送示警,提醒種植戶噴灑預防藥劑;若已檢測到病蟲害,自動推薦防治方案(如蚜蟲爆發,建議用苦參堿1:1000稀釋噴灑”);

災害應急:遭遇臺風、暴雪等極端天氣時,系統自動關閉溫室天窗、側窗,收起室外補光燈,聯動卷簾機放下保溫被加固溫室,減少災害對溫室結構與作物的破壞。

二、場景化應用:從單一作物到多元培育”

該系統可適配不同作物、不同規模的溫室場景,針對各類種植需求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,核心應用場景包括三大類:

1.蔬菜溫室:

在番茄、黃瓜、辣椒等蔬菜溫室中,系統通過精準調控環境,解決反季節種植難、品質不穩定的問題:

溫度控制:通過地暖+保溫被聯動,將夜間溫度穩定在18℃以上,避免番茄凍傷,畝產從傳統種植的5000公斤提升至6500公斤;

水肥管理:根據番茄結果期需求,自動補充高鉀肥,果實糖度從5.5提升至7.2,優質果占比從60%提升至85%;

節能降耗:精準灌溉減少水資源浪費40%,自動啟停設備降低能耗30%,每畝年節省成本約2000元。

2.花卉溫室:

花卉種植對溫濕度、光照敏感,系統可精準調控環境,確保花期準時、花型美觀:

花期調控:根據訂單需求,通過調整溫度(花芽分化期保持15-18℃)、光照時長,將蝴蝶蘭花期精準控制在春節前20天開放,滿足節日市場需求;

濕度管理:保持空氣濕度60%-70%,避免蝴蝶蘭葉片干尖、花瓣萎蔫,商品花合格率從80%提升至98%;

遠程監控:種植戶通過APP遠程查看溫室內花卉生長狀態,及時調整環境參數,無需每日往返溫室,管理效率提升50%。

3.育苗溫室:

育苗階段是作物生長的關鍵期,系統通過穩定環境,提升幼苗成活率與抗逆性:

溫度穩定:出苗期溫度控制在25-28℃,幼苗期降至22-25℃,避免高溫徒長、低溫爛苗,成活率從75%提升至95%;

病害防控:通過監測空氣濕度,及時開啟通風降濕,減少苗期猝倒病、立枯病發生,病害發生率從15%降至3%以下;

標準化育苗:統一環境參數與管理流程,培育的幼苗長勢均勻,移栽后緩苗時間縮短3-5天,為后續生長奠定基礎。

三、系統應用價值:推動溫室種植三大升級”

農業溫室智能控制系統的應用,不僅為種植戶帶來直接經濟效益,更推動溫室種植向高質量發展轉型,價值體現在三方面:

1.生產效率升級:系統自動化調控替代人工操作,減少50%以上的人工投入。精準水肥與能源控制,降低水資源、肥料、電費消耗,顯著提升種植效益。

2.產品品質升級:通過穩定的環境與精準的管理,作物品質顯著提升,提高優質果率,且品質一致性強,更受市場青睞,提高產品售價,增強市場競爭力。

3.產業模式升級:支持多溫室集中管理,助力種植企業實現規模化運營;標準化的環境參數與管理流程,推動溫室種植從“經驗驅動”向“數據驅動”轉型,建設農產品品牌,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。

農業溫室智能控制系統的應用,徹底改變了傳統溫室“看天吃飯、靠經驗管理”的模式,通過精準感知、智能決策、自動執行,讓溫室種植更高效、更綠色、更可控。推動溫室種植向智慧農業方向邁進,為保障糧食安全、助力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。

審核編輯(
王靜
)
投訴建議

提交

查看更多評論
其他資訊

查看更多

溫濕度遠程監控系統的功能應用

遠程數采控制器:繼電器輸出與開關量輸入

遠程數采控制器:繼電器輸出+開關量輸入

農業大棚智能控制系統的功能與應用

物聯網云平臺應用智能家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