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鄉供水一體化智慧水務管理系統方案
一、行業背景與政策驅動
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,城鄉供水一體化已成為解決農村供水工程分散、水質保障難、運維效率低等問題的核心路徑。御控工業物聯網解決方案以“全要素感知、全流程管控、全場景服務”為核心,構建覆蓋水源地、水廠、管網、用戶終端的智慧水務體系,助力農村供水向智能化、精細化、可持續化轉型。
二、系統架構與技術實現
御控工業物聯網解決方案采用“端-管-云-用”四層架構,融合物聯網、大數據、AI算法、數字孿生等技術,實現城鄉供水全鏈條的實時感知、智能分析與協同管控。
(一)終端感知層:多參數集成與自適應監測
水源地監測:御控網關支持對接多參數水質傳感器(pH、濁度、余氯、重金屬、生物毒性等),結合水位/流量計、雨量計、視頻監控設備,實時采集水源水質、水量及環境數據。
水廠與泵站監控:御控網關支持對接壓力傳感器、流量計、振動傳感器、能耗監測模塊,實時監測制水工藝關鍵參數(如加藥量、消毒劑投加量、清水池水位)及設備運行狀態。
管網智能監測:在管網關鍵節點,御控網關支持對接壓力傳感器、流量計、漏損監測儀,結合智能水表,實時感知管網壓力波動、流量異常及漏損位置。
用戶終端服務:御控網關支持對接智能水表,支持遠程抄表、預付費繳費、用水行為分析,并集成獨居老人用水量異常預警功能,自動觸發網格員上門核查。
(二)網絡通信層
利用4G邊緣計算節點實現數據本地化預處理,降低云端負載;農村地區通過4G網絡將數據遠傳至監控中心。
(三)云平臺層:智慧分析中樞
數據治理引擎:構建統一數據標準規范體系,清洗異常數據(如傳感器故障導致的負值或超量程值),通過時空插值算法填補缺失數據,提升數據完整性。
數字孿生水體:構建三維水質分布模型,實時映射COD、氨氮等指標的空間差異,模擬污染擴散路徑,輔助制定應急攔截方案。
(四)應用執行層:多端協同閉環管理
監管端:環保、水利部門通過御控PC/御控APP實時查看轄區水質地圖,一鍵生成執法任務;支持多級權限管理(如省級-市級-縣級數據隔離與共享)。
企業端:排污單位接入自證清白系統,自動上傳廢水處理設施運行數據與排放口監測值,生成電子臺賬以減少人工填報誤差。
公眾端:通過御控公眾號、御控小程序發布水質報告、用水量查詢、報修投訴、節水建議等功能,推動城鄉供水服務從“普惠覆蓋”向“品質均等”升級。
三、核心功能模塊與場景化落地
(一)功能模塊
實時監測與超標預警:設置藍/黃/橙/紅四級預警閾值,超標時自動觸發短信、APP、聲光報警器推送。
污染溯源與責任認定:結合監測點位置與水質變化時間序列,定位污染源經緯度,并固化證據鏈以支持環保執法取證。
應急指揮與聯動處置:集成應急資源管理,優化攔截點選址與處置方案。
設備健康管理與降本:基于振動傳感器與溫度數據,提前診斷傳感器老化、水泵故障等問題,降低非計劃停機頻率。
生態流量保障與評估:實時監測河道生態流量,自動生成達標率報告以支撐水資源考核。
(二)行業場景化落地
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理:構建“村級管理-鎮級管理-市區級管理”的一體化平臺,實現城鄉供水“一張網管理、一站式服務、一體化調度”。
農村供水智慧化改造:針對農村供水點多、線長、面廣的特點,部署御控智能網關,實現“無人值守、少人巡檢、智能管控”。
工業園區廢水監管:在園區總排口安裝御控工業網關,實時上傳COD、氨氮、流量等數據,并通過區塊鏈技術加密存儲以防止篡改。結合用電監控系統,比對廢水處理設施運行狀態與排放數據一致性,查處偷排企業。
御控工業物聯網解決方案以“數據驅動+場景落地+長效運營”為核心,構建了覆蓋城鄉供水全流程的智慧化管理體系。從水源地保護到用戶終端服務,從水質安全保障到節水降損。未來,隨著5G、區塊鏈等技術的融合應用,城鄉供水將邁向“無人化、零碳化、個性化”新階段,為全球水環境安全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方案。
提交
冷庫降本增效的“神器”,年省超20%
空壓機遠程控制與數據采集的物聯網解決方案
企業能源管控聯網管理解決方案
御控工業智能網關的邊緣計算能力有哪些?
企業能源管理供電供水數據采集監測解決方案


投訴建議